jiashu

嘉树:MACD周期理论第一章。

Edukasi
FX:AUDUSD   Dollar Australia / Dollar AS
恐惧比贪婪更可怕。



这是我接触这个市场市场看的第一本书《日本蜡烛图教程》中的一句话,当时带我接触这个市场的是一个在韩国延世大学数学系留过学的生在安徽长在北京的大哥,性情平和,行事稳健,因为心宽,所以体胖,他给我推荐了三本书《布林带》、《艾略特波浪理论》和《日本蜡烛图教程》,很抱歉,我只看懂了蜡烛图,布林带现在也只是大概会用,波浪理论更是狗屁不通,大哥把他自己研究的关于布林带的笔记给了我,现在还被我丢在书桌的角落里,看到计算带宽的公式我就头大,那已经是2014年年底的事情了,转眼间已经6年了。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六年的时间里,我跟大家一样在不断追寻更好用的技术指标,更好用的交易系统,往往在网上或者在书上看到一个什么战法,就会马上代入到过去的行情里去验证,结果往往是好的,但是用在判断未来的走势行情,却不是那么完美。这就是行情发生了,形态必然在,形态出现了,行情却不一定走出来,这两者是因果关系,却不存在必然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希望大家能记住,没有百战百胜的指标或系统。



在许许多多个技术指标里,总会有一个适合你,并且帮你组建起你的交易系统,本文主要讲的MACD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相信很多朋友也都有使用过,我认识MACD也是在书中,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背离,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背离这个名词,当时怎么也没想到背离会成为我交易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词!



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用MACD也只是用背离和金叉死叉来帮助判断行情拐点,单纯的金叉做多,死叉做空,底背离做多,顶背离做空,结果也是不言而喻,我曾经一度抛弃过MACD,使用其他的交易指标,但我发现很多技术指标,都只能对当下的行情作出反应,无法预测后市行情的具体走势,更没有明确的进场提示形态,出场提示形态以及加减仓形态,所以我又再次拾起了MACD,在运用MACD交易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时间周围和MACD的关系非常紧密,MACD的完美运用往往不是一个周期能决定的,而是需要通过多个周期互相配合,不仅能操作当下行情,更能完美预测后市行情,于是MACD周期理论应运而生。



MACD周期理论完全是我自创的,通过对MACD的不断学习运用,在实战中不断检验,加以丰富完善,可能时至今日,MACD周期理论仍有不完整的地方,希望大家自行学习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第一章



首先,MACD的基础含义我不再做过多讲解,大家可以从书本上或者网上都能找到详细的讲解,我们直接来讲实战部分。MACD周期理论的基础就是顶底背离、单次背离和多次背离以及不同周期的顶底背离配合。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尽量用图表的形式来跟大家讲解,以方便理解。



背离



首先,任何的技术指标都是在一种假设的完美的行情中运行,MACD周期理论也不例外,MACD周期理论认为,不管任何行情,都是由一个个的顶底背离来推动行情的上涨或者下跌的。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0.804附近,行情走出了一波比一波高的走势,而对应的MACD不管是动能柱还是快慢线都是一波比一波低,这就是顶背离,在这里是有一个知识点的,顶背离看死叉,底背离看金叉,也就是说,顶背离是需要两个死叉,而且第二个比第一个低才能成立的,底背离是需要两个金叉,而且第二个比第一个高才能成立。所以在上图中,当这样的形态出现之后,行情就开始回落了。



那么同样在这张图中,行情从最高0,812回落到最低0.750,整整50美元的回落幅度不可谓不大,而在行情触及0.750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行情又走出了一波比一波低的走势,但是MACD的金叉却一个比一个高,这就又形成了看涨底背离形态,后市行情也如期上行。



那么这就是MACD周期理论的根本性原理,运用顶底背离来判断行情走势,在运用的时候有几个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的,第一,顶(底)背离的两个死(金)叉必须在MACD零轴的同一侧,而且快慢线也不允许同时穿越零轴(快慢线任意一根线穿越是可以的)。第二,只看MACD快慢线,而不看动能柱,动能柱表示的是快慢线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多空动能。



这么看来,MACD用在交易中是非常完美的,不仅可以利用MACD快慢线的第二个金叉或者死叉用作进场提示,还可以用底背离的进场提示当做顶背离的出场提示,但是当你把顶底背离运用在行情中的时候发现往往不是这样,你在运用MACD交易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吗?欢迎留言或者直接与我沟通,期待着与你共同进步!



今天关于MACD周期理论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会在将来的一段时间里逐渐的把MACD周期理论的全部干货分享给大家,至于你能领悟到多少就看你自己了,再跟大家强调一下,没有百战百胜的技术指标,MACD纵使是指标之王,也只能在适合他的行情里发挥作用!
Pernyataan Penyangkalan

Informasi dan publikasi tidak dimaksudkan untuk menjadi, dan bukan merupakan saran keuangan, investasi, perdagangan, atau rekomendasi lainnya yang diberikan atau didukung oleh TradingView. Baca selengkapnya di Persyaratan Penggunaan.